当前位置: 首页>烘焙 >

探访“中国西陲第一村”:在帕米尔高原邂逅“万家灯火”

2023-04-24 12:46:33 来源: 中新网
责任编辑:姚思寒
相关文章
  • 2021 年全球青年社会企业家计划 聚焦技术驱动型社会企业

    社会综合2022-03-17 16:40:42
  • “社会责任 华夏来说” 2021华夏人寿安徽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直播顺利发布

    社会综合2022-01-21 15:22:28
  • 逆社会时钟:他们为何按下人生的“变轨”键

    社会综合2022-04-22 09:23:46
  • 华夏人寿发布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

    社会综合2022-07-06 15:08:52
  • 万顺叫车:践行社会责任,彰显企业担当

    社会综合2021-12-03 16:27:46
  • 助力教育公平,让更多学子感受社会温暖

    社会综合2023-01-20 11:14:19
  • 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 老年教育能否“为霞满天”

    社会综合2021-10-19 09:32:00
  • 上海8个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

    社会综合2022-05-11 14:31:09
  • 吉林省14日实现社会面清零

    社会综合2022-04-14 13:41:15
  • 女子戒毒所里的技能培训:为回归社会攒下信心

    社会综合2023-04-24 09:06:55
热点聚焦
  • 【潮起东方·中国外交之元首领航】回顾习近平主席出访...

  • 【潮起东方·中国外交之元首领航】回顾习近平主席出访...

  • 中国骄傲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线 “贴地飞行”不...

热门评论
  • 战巡+演习 解放军再现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能力

   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电 题:战巡+演习 解放军再现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能力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就在蔡英文窜...
  • 推动中法关系乘风破浪、行稳致远

    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,面对后疫情时代的风险挑战,中法双方将继续密切各层级交往,把握历史机遇,合作应对挑...
  • 顺应时代大势的正确抉择

   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?题:顺应时代大势的正确抉择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陈瑶当地时间3月25日,洪都拉斯外交...
  •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

   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(今日谈)在海南博鳌东屿岛文化公园,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...
  • “星空与我相伴,祖国和我守望”

    “星空与我相伴,祖国和我守望”(讲述·特别策划)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...
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2号
京ICP证010602号-2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65669841-817
举报邮箱:xxjb@huaxia.com

网站简介 / 广告服务 / 联系我们

斯木哈纳村面貌。 苟继鹏 摄

中新网新疆乌恰4月23日电 题:探访“中国西陲第一村”:在帕米尔高原邂逅“万家灯火”

作者 苟继鹏


(资料图片)

“崆峒西极过昆仑”,沿着中国最西边的县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再向西,一路崇山峻岭,沟壑纵横间,公路蜿蜒,雪山耸立。车窗外,电力杆塔架着线路顺公路延伸,直抵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“中国西陲第一村”——斯木哈纳村。近日,记者深入帕米尔高原,在中国疆域的最西端邂逅“万家灯火”。

新疆乌恰县吉根供电所的员工在斯木哈纳村处理线路问题。 石怀平 摄

说起如今的生活,年逾七旬的江巴依·阿拉普有些激动。“现在交通方便了,路通了,供电也充足了,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。”这位柯尔克孜族老人一直生活在斯木哈纳村。他说,这些年村子里发生的变化就像是镌刻在他心里,历历在目。

记者从江巴依·阿拉普口中得知,斯木哈纳村直至1998年才用上电。“通电前,我们用羊油加上棉花做成的油灯,还用蜡烛和柴油发电机,没通电之前生活在黑屋子里,没电天黑之后就基本什么都做不了了。”江巴依·阿拉普说,1998年,斯木哈纳村接入吉尔吉斯斯坦电网。不过由于供电频率和电压跟中国标准不一致,用电时断时续,非常不稳定,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。

斯木哈纳村全貌。 苟继鹏 摄

2013年,一条总长18.2千米的10千伏线路翻山越岭,从乌恰县吉根乡架设到了斯木哈纳村。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将大网电送上了这块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,结束了斯木哈纳村依靠外国供电的历史。

用电稳定以后,江巴依·阿拉普家里的家电也开始增多。“现在家里有淋浴器、电饭煲、冰柜、电热水壶,还有烤箱、电采暖等,几乎该有的家用电器我们都有,更让人高兴的是有了电淋浴器后我们随时可以洗热水澡。”江巴依高兴地说,自从有稳定的电力供应之后,24小时都可以用电,再也不怕电器烧坏了。

近年来斯木哈纳村的旅游业也开始发展起来。当日,记者在斯木哈纳村采访期间也遇见了来自深圳、上海、西安等地的游客。从深圳过来的游客陈锐琳说:“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推荐来斯木哈纳村,专门前来打卡,感觉村里民风淳朴、生活安逸,现代化水平与其他村落无异。”

斯木哈纳村在暮霭沉沉中亮起万家灯火,静谧而又璀璨。 石怀平 摄

曾经的牧民马麦提努尔·阿克木,如今在村里率先开办起了牧家乐。“去年我们家经过改造开办起了牧家乐,为游客提供住宿、餐饮和游玩服务,去年赚了约1.5万元,今年应该能挣更多。”他说,现在可以24小时用电,家里还用上了电采暖,节省了很多钱。今年,马麦提努尔·阿克木还计划将自家房子重新改造,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住宿环境。记者了解到,截至3月底,这个牧家乐今年已经接待了六批游客,其中来自疆外游客居多。

据斯木哈纳村村支部书记任俊杰介绍,2022年斯木哈纳村共有7户农牧民开办了牧家乐,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,每户增收5000元。“民宿会成为特色,接下来我们会将村里这些零散的房子全部都改造成民宿,帮助更多村民增收。”任俊杰说。

斯木哈纳村还被称为“中国最晚送走落日的地方”。采访结束之际已是日暮,夕阳西下,记者登上村子北面山头上的观景台,目送中国大地上的最后一抹阳光隐入地平线。再回首转望山脚下的斯木哈纳村,暮霭沉沉中亮起万家灯火,静谧而又璀璨。

标签:

推荐资讯
猜你喜欢
热点
菜谱分类